10月16日清晨5点30分,夜色尚未褪去,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双庙村的“盆盆鲜”蔬菜种植基地里灯火通明。工人们轻手轻脚地将900余盆奶白菜、乌塌菜等搬上货车。这些“移动小菜园”承载着城市餐桌对新鲜食材的期待,即将发往南京、合肥、马鞍山、宣城等地的火锅店与大酒店。
“咱这盆栽蔬菜跟普通蔬菜不一样,培育周期短,成熟后既有观赏性,又能采摘食用。全程带土运输,下锅前还在生长,鲜味一点儿跑不了。”基地负责人郭瑞照穿梭在大棚间,手里捧着待装车的盆栽菜仔细检查。
一个半小时后,装满新鲜盆栽蔬菜的货车准时启动。司机拍了拍车厢板,麻利地跳上驾驶座:“这300盆要运往南京的几家酒店,得及时送到,晚了人家后厨该等急了。”这样的“鲜度接力”每天上演——清晨从双庙村基地出发,上午送抵城市餐饮店,下午再载着空盆返程。空盆回收后清洗干净,重新装土育苗,里面的黑土能重复循环使用,既降低成本又环保。
“离家只有10分钟,月工资4000多元,工作不累,还有固定休息日,家里4亩地也没耽搁种。”69岁的双庙村村民龚后茂推着装满黑土的小车路过,抹了把额头的汗,笑容里满是满足。基地有20名像龚后茂这样的工人,农忙时还会临时雇工,这让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村端起“绿色饭碗”。
“这可不是普通土,是从俄罗斯运过来的优质黑土,一车就要5万块呢!”郭瑞照蹲下身,从盆里抓了把黑土,手指轻轻捻了捻说,“之前试过无土栽培,菜看着水灵,口感一般。后来摸索出自己调制黑土的法子,这才成了种好菜的独门‘秘方’。”
风从棚外吹进来,裹着田埂的青草香。郭瑞照指着旁边的空地介绍,目前基地占地57亩,拥有10个大棚,种植了紫油菜、香菜等10余个品种,去年销售额近500万元。前不久,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建了育苗中心,菜苗供应更稳定。接下来计划再建6个大棚。“待这些大棚全部投用后,品种会更丰富,产能也能再上台阶。”他抬手拍了拍棚柱,眼里满是期待,“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,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蔬菜种植,让更多城里人吃上咱们种的新鲜蔬菜。”